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一位非常親切的大國領導人”(大道之行)

本報記者 禹麗敏

2025年08月05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多瑙河畔的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在羅蘭大學的一間教室,記者見到了該校法學專業學生歐拉·塔瑪拉。

  “您好!您也可以叫我童滿,這是我的中文名。”歐拉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和記者打招呼。

  歐拉6歲開始學習中文,如今仍保持著學習中文的習慣。她對中文的熱愛,源於幼年時期同中國領導人的一次特殊際遇。

  2009年,中匈建交60周年之際,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對匈牙利進行正式訪問。在機場,當時隻有6歲的歐拉作為兒童代表向習近平副主席獻花。“雖然當時我還小,但也被現場熱烈的氣氛所感染。”歐拉表示,這段經歷在她心中種下了友好的種子,也燃起了她學習中文的興趣。

  成立於2004年9月的匈中雙語學校是中東歐地區第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國語言教學的公立全日制學校。訪問期間,習近平副主席專程到匈中雙語學校考察,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寄語學校發展。歐拉的父母將她送到匈中雙語學校系統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歷史文化。歐拉在此度過了12年的學習時光。

  2023年,習近平主席復信匈中雙語學校學生,鼓勵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國,做傳承發展中匈友好事業的使者。作為學校的畢業生,歐拉感到十分驕傲。“在匈中雙語學校讀書的經歷,給了我更多探索中國、了解中國的機會。”她與記者分享了前往中國游學收獲的美好回憶:乘坐竹筏在風光旖旎的桂林山水間穿行,在層巒疊翠的張家界徒步,登上高聳入雲的上海摩天大廈遠眺……“在中國的經歷帶給我全新的體驗。”歐拉說。

  這些年的學習和赴華經歷,既讓歐拉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也讓她獲得不少成長。讓歐拉驚喜的是,2024年她再次獲得機會,向習近平主席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那真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刻。”歐拉說。

  當地時間2024年5月8日晚,習近平主席乘專機抵達布達佩斯,對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禮兵在紅毯兩側列隊致敬,歡迎人群的臉上洋溢著笑容,歡快的查爾達什舞曲讓夜晚的布達佩斯國際機場氣氛熱烈。身著白色套裝的歐拉與其他匈牙利學生一起,手捧花束站在紅地毯旁,興奮地等待著習近平主席的專機緩緩靠近、停穩。

  專機艙門打開,習近平主席夫婦走下舷梯。兩名身著民族服裝的匈牙利兒童向習近平主席夫婦獻上面包和鹽,用傳統禮節歡迎最尊貴的客人。隨后,歐拉迎上去,將手中的鮮花遞上,高興地說:“習主席,歡迎您來到匈牙利!”

  接過歐拉遞上的鮮花,聽了工作人員的介紹,習近平主席一邊用手比著高度一邊說:“你都已經長這麼大了?當年你還隻有這麼高。”

  “習主席是一位非常親切的大國領導人,問我學習中文多久了,並夸贊我中文講得很好。”歐拉告訴記者,“第一次與習主席見面時,我還不會講中文。這一次,我們能夠用中文直接對話。我對習主席說,感謝您親自推動匈中雙語學校發展。”

  在次日同匈牙利總統舒尤克會談時,習近平主席憶起這一場景:“我當時就是一陣感動。她從小姑娘長成美麗的少女,這不就象征著中匈友誼友好的成長嗎?”

  “習主席的惦念讓我十分感動,向習主席獻花的視頻我一直珍藏著。”歐拉說。

  在對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習近平主席在匈牙利《匈牙利民族報》發表題為《攜手引領中匈關系駛入“黃金航道”》的署名文章。習近平主席在文章中指出,中匈堅持做互學互鑒的好朋友。歐拉對此深有感觸。“從我的成長經歷中,我看到習主席十分重視匈中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我也親身感受到匈中關系蓬勃發展,看到兩國人文交流日益頻繁。”歐拉表示,匈中雙語學校成立20多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培養了一批批致力於推動匈中友好的雙語人才,成為習近平主席親自關心推動兩國民心相通的見証。

  歐拉的家裡有一間小茶室,她和家人時常在這裡度過閑暇時光。歐拉的父親目前從事兩國友好相關工作,為推動兩國關系發展作貢獻。

  “持續擴大的人文交流是匈中雙邊關系的民意基礎。我父親常說,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如果我懂中文、學習中華文化,就能為匈中關系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歐拉表示,隨著兩國文化交往越發頻密,中國功夫、美食、茶藝等吸引了越來越多匈牙利民眾,而匈牙利音樂、托卡伊葡萄酒等在中國也收獲不少“粉絲”。“匈中兩國人民友好情誼源遠流長,傳統友好深入人心,期待未來兩國人文交流進一步深化,人民友好基礎越筑越牢。”歐拉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5日 03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