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歡
2025年11月08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完善凝聚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夯實社會治理群眾基礎。
——摘自“十五五”規劃建議
午后,悠揚的歌聲從江西九江市濂溪區新路嶺社區文體中心傳出。
78歲的陳奶奶是社區合唱團領唱,唱得聲情並茂。一旁,社區工作者張純看得認真,並趁著合唱間歇提建議。大半個月裡,她一直陪著合唱團准備演出。
陳奶奶和張純這對忘年交,結緣於4年前。當時,大學畢業的張純來到社區工作,發現老年人佔比較高,就想從服務老年人入手來打開工作局面。“一開始,很難和老人們聊上貼心話,看到他們有困難,也不知道怎麼幫忙。”張純覺得,年齡差距是造成隔閡的主要原因。
新路嶺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淑萍看在眼裡:“關鍵還是缺少專業知識和技巧。社區裡的工作,多數事不算大,做起來門道不少。比如服務老年人,就要懂些老年健康學、老年心理學知識。”
九江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張小軍介紹,當地著力構建社區人才培育成長機制,建立市級重點培訓、區級骨干培訓、街道全員培訓等分級培訓體系,通過初任培訓、導師幫帶、專業實訓等,增強社區工作者實務技能。
“想做好社區工作,要學的東西很多。比如我參加的初任培訓,課程涵蓋‘一老一小’重點群體服務、矛盾糾紛調解等,知識量滿滿。”張純說。
邊學習邊實踐,對於服務老年人,張純漸漸有了從“模糊認知”到“系統掌握”的轉變。“和老年人做朋友,既要有技巧,又要懂心理——加強接觸深度,用耐心、共情和他們拉近距離﹔做好細致記錄,發現老人身心狀態變化時,和家庭醫生等一起及時干預,形成服務合力……”張純說。
“那時,陳奶奶常年守著臥床老伴,不願出門,日子過得單調,也打不起精神。”張純常去陳奶奶家坐坐,聊聊自己和爺爺奶奶相處的故事。漸漸地,陳奶奶打開話匣子,說出了心結——和子女關系不好,經常感到孤獨、失落。此后,張純和心理醫生有針對性地幫陳奶奶做心理疏導,並嘗試和她的子女聯系溝通、緩和雙方關系。同時,張純給陳奶奶建立“心理健康和養老狀況信息表”,陪伴陳奶奶走出家門,一起認識更多朋友。
“現在心裡舒坦了!每天中午和晚上,我把老伴安頓好了就下樓走一走,和老姐妹們散散步、聊聊天。在小張的幫助下,我和幾個孩子的關系也好了。”談起如今的生活,陳奶奶很滿意。
為幫助社區工作者持續成長,九江推行導師幫帶制,遴選12名優秀社區書記組成導師團,採取“1+N”模式幫帶新人,定期提供決策建議、跟進指導工作。“老年人的生活不只是休息,他們不想和社會脫節,內心深處需要參與感、滿足感、價值感。”張純的導師王淑萍說。
在張純的鼓勵下,陳奶奶重拾愛好,加入社區合唱團還當上了領唱,結識了新朋友,時不時參加展演。“沒想到快80歲還能站上舞台。”陳奶奶說。
隨著張純的忘年交越來越多,她在調解矛盾、應急處置、政策解答等工作上的表現也越來越成熟。“現在社區居民都認識她,她成了我的得力幫手。”王淑萍說。
2022年以來,九江社區工作者累計參加業務培訓1.2萬余人次,全市社區工作者社工師持証率超52%。“我拿到了社工師証,最近在准備考心理咨詢師証。”張純說。
“‘十五五’時期,我們將繼續構建好全鏈條培訓體系,聚力提升社區工作者隊伍專業水平,讓社區治理更有溫度、為民服務更有力度。”張小軍表示。
本期統籌:劉靜文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8日 03 版)
| 相關專題 |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