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我身边越来越多同学主动学中文”

本报记者 曹师韵

2025年11月27日08: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当记者走进中文课堂时,印度尼西亚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教师陈锐思正为学生们介绍中国地理概况——每提到一个地名,便结合相关中文词汇,细致讲解其发音与词语用法。学生们积极提问,认真跟读。

  这节生动的中文课在位于雅加达的“中国空间”内进行。“中国空间”由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支持建设,现场融合书法、瓷器、脸谱等传统元素,有高铁、卫星、船舶等模型,还有中国哲学、中医、武术等图书,成为当地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

  陈锐思介绍,一年多来,“中国空间”已成功举办多期中文培训课程,吸引众多当地学员参加。“现在印尼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中文在这里非常受欢迎!”

  “我身边越来越多同学主动学中文,大家都想多了解中国。”参加过第二期课程的学生西吉特表示,他计划将来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去中国攻读硕士学位。

  近年来,“中文热”在印尼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印尼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有了更多接触中文、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并逐渐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印尼阿拉扎大学中文系主任、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菲力表示:“两国经贸往来越来越紧密,学习中文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数据显示,目前印尼全国约有30所高等院校开设中文专业,中文培训机构和补习班不断涌现,私立学校也开始引入中文课程。印尼中文教学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中文培训班如今已遍及印尼全国的20多个省。

  今年5月,印尼境内的8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联合成立了印尼孔子学院交流论坛。印尼伽内什师范大学副校长格德表示,论坛将有助于拓展中文教学学术交流网络,推动师生互动及联合研究,进一步促进中文教育合作与发展。

  在印尼中爪哇省梭罗市的三一一大学,一场别开生面的中企模拟招聘会正在进行。老师扮演招聘官,用中文详细介绍了“一家中企”的职位要求、招聘流程及求职技巧。学生扮演应聘者,用中文介绍自己,并回答招聘官提出的问题。教室里气氛紧张又充满期待。“通过面试”的学生吉萨(中文名吴彩虹)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中文‘找工作’。希望我能进一步学好中文,将来真正有机会去中企工作。”

  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将“中文+职业”教育模式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学院已支持三一一大学设立“工业工程与商务汉语”和“中文与中国文化”两个本科中文专业,推动“中文+职业”教学体系和专门用途中文人才的培养。去年7月至12月,学院为华电(印尼)玻雅发电公司印尼籍员工提供了涵盖化学、电气、燃运等6个岗位的职业中文培训。学院还与中国企业洽谈定制化人才培养计划,探索企业定制中文教育新模式。去年5月,学院还翻译了《磷酸锂行业标准(印尼语)》,为工业领域标准建设及相关中文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还与印尼西华大学合作开办‘3+2’专升本和‘2+2’双学位中文人才培养项目,帮助印尼学生赴华留学。”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樊洁说,“目前,该项目已为印尼的雅万高铁、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链及发电企业等培养了各类中文人才。”

  印尼各地孔子学院每年都举办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印尼民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今年2月,万隆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玛大·中国电影周”活动,以庆祝中印尼建交75周年及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康振国表示,电影周让两国青年更好地了解中印尼建交历史,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中国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

  成立15年来,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300多场文化体验活动。“学生们在欣赏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增进了对两国文化的理解和喜爱。”阿拉扎大学校长亚瑟普表示。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参赞王思平表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印尼近年来中文教育需求持续增长。孔子学院在推动两国教育合作、培养双语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孔子学院加强与印尼各界合作,结合当地需求,持续推广特色中文教育,让印尼民众感知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两国关系长远发展夯实了民意基础。”王思平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7日 02 版)

(责编:任佳晖、彭晓玲)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